农经验

三农学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作者:夏花香发布时间:2025-08-01 10:23:22

狗:散热时会伸出舌头,大口呼吸,或趴在地上向地面传递热量。

禽类:体温超过40℃,通过体温和气温之间的温差进行散热,或展开翅膀让无毛的皮肤接触空气,有时也会张嘴散热。

猫:脚垫具有散热能力,舔毛也有助于散热。

牛:口、鼻等部位具有汗腺,水牛则会进入水中降温。

羊:汗腺可以散热,也能以喘息、呼气的方式散热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一、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

1、狗

狗的汗腺不发达,不像人的汗腺那样可以积极参与体温的调节,它们是通过吐舌头,利用大口呼吸和皮肤的辐射散热。还有就是趴在地上直接将体热传给地面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2、禽类

(1)禽类基本不出汗。因为它们的体温在40℃以上,比气温高很多,靠两者间的温差即可散热。所以鸡、鸭等禽类几乎没有汗腺,只能靠外部条件降温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(2)一旦遇到高温天气,它们会把翅膀展开,让翅膀下无毛的皮肤直接向空气散热,同时,它们也会张开嘴巴喘气散热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3、猫

猫的脚底是身体的重要散热部位。猫在夏天经常舔身上的毛,这不仅是为了清洁身体,也是为了更好地散热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4、牛

牛汗腺不发达,仅在脚趾间的皮肤和口、鼻处有汗腺分布。牛类中,尤以江南的水牛最怕热。炎热的中午,水牛非全身浸泡在水里不可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5、羊

出汗与否和气温有关,由大汗腺分泌汗水。同时也通过喘息、呼气散热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二、会冬眠的动物

1、青蛙

青蛙是两栖动物,也是冷血动物,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,随着气温的变冷,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。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,青蛙就钻进泥土里,不吃不动,处于睡眠状态,以此来躲避严寒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2、蛇

所有种类的蛇都会冬眠,当环境温度低于15℃时,蛇就会进入冬眠状态。以这个温度来看,蛇通常在秋天就开始冬眠了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3、北极熊

北极熊在冬天外出活动大大减少,可以长时间不吃东西,此时它们寻找避风的地方卧地而睡,呼吸频率降低进入局部冬眠。不同蛇等动物的冬眠,北极熊的局部冬眠是似睡非睡,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可立刻惊醒,应付变故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4、蚯蚓

蚯蚓在温度低于20度左右时,就会停止生长,开始冬眠,蚯蚓在冬天会钻到地层深处,那有适合它们的温度,来年春天暖和了,它们又会活动起来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5、刺猬

刺猬是异温动物,由于它们不可稳定地调节自己的体温,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,所以刺猬在冬天时有冬眠现象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6、蜗牛

蜗牛通常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,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,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,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钙质薄膜封闭壳口,全身藏在壳中,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7、乌龟

乌龟是变温动物,生活受环境气温的影响较大。11月至翌年3月,当气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,乌龟就会停止进食,静卧于池底的淤泥中或卧于覆盖有稻草的松土中,进行冬眠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8、黄蜂

黄蜂,又称为胡蜂或蚂蜂。胡蜂为半冬眠昆虫,气温降至5℃开始抱团冬眠,气温越低,抱团越紧。

动物乘凉散热的方式,不同动物的散热方式不同

9、蝙蝠

蝙蝠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洞里,冬眠时新陈代谢的能力降低,呼吸和心跳每分钟仅有几次,血流减慢,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,但冬眠不深,在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,惊醒后能立刻恢复正常。
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经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经验网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
相关推荐
朱砂根如何养殖,适合生长在较为湿润的环境中
选择土壤:栽种朱砂根时,最好选择有机质丰富、疏松的沙壤土,栽种后定期疏松土壤。提供水分:养护朱砂根时,要保持土壤湿润,浇水时应直接浇灌在土壤...
屯玉556玉米种子特征特性,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
东华北中熟春播区出苗至成熟128天,与对照吉单535相当。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,亩种植密度4000-4500株。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...
深优866水稻品种简介,每亩有效穗14.26万
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1.5天,比对照Ⅱ优明86早熟0.7天。在南平市作中稻种植,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。插植密度19.8厘米×26.4厘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