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种论述:鲞鱼是指鳓鱼,它还具有火鳓鱼、鲙鱼等别称。鲞鱼属于鲱形目、鲱科、鳓属,它是一种可捕捞的鱼类,在我国的捕捞历史距今已超过5000年,其食用和经济价值都很高。
形态特征:身体较长且侧扁,腹缘长有棱鳞,呈锯齿状。头部大小中等,吻短钝,眼睛侧上位,嘴巴较小,身上长有容易脱落、较薄的圆形鳞片。
分布范围:以印度洋、西太平洋为主,我国渤海、黄海等海域也有分布。
一、鲞鱼简介
1、鱼种论述
(1)鲞鱼一般是指鳓鱼,别称火鳓鱼、鲙鱼、白鳞鱼等,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鲱形目、鲱科、鳓属海洋鱼类,在我国渔业史上是最早的捕捞对象之一,已有5000多年的捕捞历史。
(2)至今仍是重要的海产鱼类,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。
2、形态特征
(1)鲞鱼体长、宽,侧扁,背缘窄,腹缘有锯齿状棱鳞;头中等大,侧扁,具菱形隆起;吻短钝,上翘;眼大,侧上位;口小,向上,近垂直;体被薄圆鳞,易脱落。
(2)背鳍中等大,臀鳍始于背鳍基终点的下方,胸鳍侧下位,腹鳍甚小,尾鳍宽叉形;体背部灰色,体侧银白色,头背、吻端、背鳍、尾鳍淡黄绿色,背鳍、尾鳍边缘灰黑色,其它各鳍色浅。
3、分布范围
鲞鱼重要的海产鱼类,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,我国渤海、黄海、东海、南海均有分布,尤以东海最多,全年产量保持在2万吨左右,捕捞工具主要为流刺网、风网,延绳钩次之。
二、鲞鱼的生活习性
1、环境
鲞鱼是暖水性鱼类,喜栖息在沿岸及沿岸和外海交汇处,黄昏、夜间、黎明和阴天喜栖息于水体中上层,其他时间多活动于水体中下层,喜集群,昼夜垂直移动现象不明显。
2、食性
鲞鱼是肉食性鱼类,主要以头足类、甲壳类、小型鱼类等为食,其中幼鱼阶段以挠足类、箭虫、磷虾、蟹类幼体等为食,成鱼阶段则以虾类、头足类、多毛类、鱼类等为食。
3、繁殖
鲞鱼是卵生型鱼类,2-3龄性成熟,生殖期多不进食,4-6月由越冬场洄游到盐度较低的浅海河口附近繁殖,雌鱼怀卵量4-10万粒,水温23-26℃时约30小时可孵出仔鱼。